回看历史的长河,人类完成了一件大事:创造出了复杂的语言和文字。复杂的语言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,文字的作用可以记录信息给后人看到,书籍也由此诞生。那么书籍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呢?
一、书籍的雏形
最早的书写材料都是来源于自然界,例如一些树皮、叶子、石头、兽皮、兽骨和动物的甲壳等。中国古代图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。在正式的文字出现之前,古人获取知识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口口相传或者记事的方式,这些知识多半是以刻划或者图画的形式表现;而当文字产生之后,一般多是以甲骨、青铜器和石头记录的形式表现,这些“图书”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“图书”。而中国最早的正规图书应该属于先秦时期的竹木简策,之后才出现了帛书和纸本书。这些“图书”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灿烂的图书文化发展史。
二、甲骨之书
中国最早的图书,距今已经有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。大约是在商代的晚期,出现了占卜吉凶事件的“图书”。当时的“图书”所选用的材质并不是我们熟悉的纸张,而是把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文字用刀子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面。因此,人们又称之为“甲骨文”。
三、青铜之书
我国商周时期,除了甲骨图书以外,还有专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,后人又称之为金文或者钟鼎文。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从几字至几百字不等。这些古代的铭文,都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学习价值。
四、石头之书
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,世称“石刻之祖”。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,故称“石鼓文”。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,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。发现于唐初,共计十枚,高约三尺,径约二尺,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 ,共十首,计七百一十八字。
五、竹木之书
简策是中国早期的书籍形式之一。在造纸技术发明以前,中国古代书籍主要是用墨写在竹木简上。人们将竹木劈成狭长的细条,经过刮削整治后在上面写字,单独的竹木片叫做“简”,若干简编连起来就叫做“策” (亦写作“册”),这是现在称 1本书为1册书的起源。简的书写用毛笔和墨,古籍中有“漆书”之说,编绳有用皮编之说,在简上写错的字要用刀削去,因此古人常以“刀笔”并提。
六、帛书
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。已出土楚帛书和汉帛书。帛书又名缯书,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,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。现存最早的,春秋战国时代唯一的完整帛书,1942年9月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子弹库楚墓。根据同墓出土的帛书残片分析,可能原有帛书4件。完整的一件长约33厘米,宽41厘米,图文并茂,中间部分有两组方向相反的文字,一组13行,一组8行。四周有图像(另见《帛书图像》)及简短的注文。整个帛书共900多字,内圆外方,修饰紧密。
七、纸本书
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,它的发明与利用,把图书的形态从简牍形式转向了纸本书,从此之后,纸本书迅猛发展,一直沿用到现代。。这不仅是中国图书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,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史做出的卓越贡献。纸作为图书的制作材料最富生命力,惟一能够绵延两千多年而不绝的纸本书,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明证。
八、电子书
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,我们的生活已经与电子产品分不开了。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上,那就是电子书的出现。因为纸质书籍比较厚重,难以随着携带,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使用电子书进行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