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香巷深,《中国酿酒史》历经5年打磨出炉

  • 2023-10-25 14:50:59
  • 来源: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
03b33fa8ccda35ce47c4a12990ed0752.jpg

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闫娇(中)、原芳(左)与《中国酿酒史》作者周嘉华探讨书稿内容。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供图


  时间酝酿,余味成酒,经历5年时间的打磨、耕耘,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《中国酿酒史》近日出版。该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,分为上、下两卷本,共110万字,详细论述了中国古代酿酒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发展史。作为责任编辑,我们有幸参与了该书的孕育和诞生。负重前行的坚忍浸润了我们的青春岁月,也磨砺出润物无声的成长。


  初出茅庐 心怀锦绣


  时光流转到2018年,那时我们刚进入出版社。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1998年我社出版的镇社好书——《中国古代科技史纲》,好奇心使我们翻阅了这本学术佳作。出于专业的敏感性,我们将目光放在了编委里做化学研究的老师周嘉华身上。通过条分缕析周嘉华出版的系列作品和发表的论文,我们发现他在酒史方面研究颇深,但囿于工作繁忙一直没时间去做系统整理。抓住这个机遇,我们马不停蹄地调研了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版的酒史类图书,发现周嘉华在酒史方面的研究论述周详、剖析精微,相对于时下众多泛泛而论的作品,实为述而有纲、言而有物,是“双效”俱佳的潜力著作。

  于是我们第一时间撰写了本书的选题策划书,并递交给了时任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王辛卯,经过选题论证会的充分肯定后,我们紧锣密鼓地撰写了真诚洋溢的约稿信,并辗转找到周嘉华,提出了真切的约稿申请。

  还记得2019年年初第一次与周嘉华见面时的情景。老人家78岁高龄,幽默健谈,说起中国传统酿酒工艺的来龙去脉,侃侃而谈,着实是一位可爱的“老学究”。经过一系列沟通,我社最终争取到了周嘉华《中国酿酒史》的出版权。当时正值初春,乍暖还寒,外面的天空蓝得透亮,阳光格外明媚,像极了此刻我们雀跃的心情。

  更为巧合的是,这本书是周嘉华历经6年时间整理完成的收山之作,可谓是他毕生研究酿酒史的集大成之作,内容翔实,考证严谨,这样的作品不可多得。我们暗下决心,一定要把书出好。


  上下求索 精雕细琢


  心怀敬畏,我们开启了书稿编辑加工的漫长道路。

  在细致地审读初稿后,时任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王辛卯带我们当面拜访了周嘉华,从书名推敲、目录调整、内容规范和知识勘误等方面与周嘉华进行了详细沟通交流,最终对章节、体例、行文、引文等细节达成一致意见。

  但很快,我们在审稿过程中就遇到了挑战。100多万字的书稿,涉及引文千余条,引用的古籍图书数百种。考虑到周嘉华年事已高,核对工作耗神费力,于是我们主动承担起文献核对的任务。但苦于手头没有资料,核对工作几乎成为无源之水。

  上下求索之后,我们达成了一个既定方案。

  一是借助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中的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,在线查阅普及率较高的古籍,如《白文十三经》《说郛三种》《史记》《本草纲目》等。因为线上文献几乎都是影印版,无法使用查找功能精准定位卷册页,只能靠眼力搜索、手力翻找、脑力辨别这些办法来按图索骥,核对一条文献用上个把小时是家常便饭。

  二是到河北省图书馆现场查阅古籍。在这里最大的好处是能触摸到真实的古籍图书,浸润在醇厚的书香中,翻阅着泛黄的文献,时而分辨思索,时而奋笔疾书,核对工作是一种享受。书稿中的《说文解字注》《全唐诗》《齐民要术今释》《酒经译注》等都是在这里完成核对的。但古籍卷帙浩繁,图书馆的收藏往往不全,即使在库本,也经常找不到相应的文献,或者是好容易找到了,发现卷册不对,空欢喜一场。那段时间,我们整天泡在图书馆,虽然忙碌,但心里安静踏实,好像回到了大学读书时代。

  三是借书。书非借不能读也,核对文献的过程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分量。科技社的工具书中少有古籍文献类,于是我们到兄弟社去借了《苏轼全集》《辞海》《辞源》等文史类的工具书,这些书也着实帮了大忙。我们还利用书稿审读的机会,向藏书甚丰的史学专家借阅工具书,像《诗经》《汉书》《元史》等文献的核对就得益于专家们的倾“书”相助。

  核对过程中的插曲不断,版本不同、页码错乱、简繁体字、句读差异等问题时有发生,只有安抚下焦虑的心,一步一个脚印,不厌其烦地坚持下去,才能克服重重困难,柳暗花明。每每核对完一条文献,心里的踏实感就增加一分。我们有时候也会想,只是核对就如此劳神费心,周嘉华在撰稿时想必更加辛劳。想到这儿,倒不觉得自己多么清苦,反而越发感到这份工作的神圣。


 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


  在《中国酿酒史》出版过程中,总策划、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魏文起非常重视本书的出版全流程,多次对项目的推进提出意见;总编辑赵锁学对书稿的内容质量和封面设计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,还辗转找到两位资深文史类专家担任书稿的外审;副总编辑王艳荣对改进提纲、标题、部分行文表述等提出了重要建议……

  《中国酿酒史》先后经过3次编辑、4次外审、2次外校,反复打磨的稿件摞起来有一人多高,可谓“校样等身”。该书出版以后,我们还是舍不得扔掉任何一页样稿,觉得每一页样稿都凝聚了那段时期作者、社领导、编辑、外审等人员的心血,藏着一个个生动的编校故事。

  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经多方发力,多措并举,《中国酿酒史》终于与读者见面,匠心终究铸就华章。该书出版后,收到了专家读者的诸多好评。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冯立昇说,《中国酿酒史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、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,它的出版,不仅有助于中国古代酒史、酒文化研究层次、深度、广度的提升与拓展,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
  (作者单位: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)